中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创造相当于地球磁场 90 多万倍的磁场,这有多厉害?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8月12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超越已…
出场选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teady High Magnetic Field Facility,简称SHMFF)
最佳成绩:45.22T(T是磁通密度单位特斯拉,1T=10000高斯)
这次双方选手均为“混合磁体”,也就是说磁体的电磁线圈是由“超导”和“电阻”(电阻就是非超导线圈)两种线圈组合起来的,双方一同产生磁场。从上图可见,超导线T的磁场;水冷电阻线T。
可见,双方从获得稳定强磁场的最高值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势均力敌,也可以说中方小胜、美方惜败。不过,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实现的45T的记录,已经是23年前的1999年,中国其实就是有后发优势的,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当我们在一些领域进入世界研究的前沿水平后,科学及技术的任何一小步前进,我们也必将付出更多的成本,依赖更为基础的基础研究成果,而这又是我们应该奋起直追的弱项。
磁体有永磁体和电磁体两种,本质都是由电流产生,前者是原子内部自旋电流,后者是定向移动电荷形成的电流。
永磁体的磁场,目前最厉害的稀土磁体,能做到1-2T。再高就不行了。不要小看1T,已经是一个很强的磁场了。
电磁体的磁场,理论上可以做得很大,只要电流足够大,几十上千安培,甚至上万十万安培,不过电流大了,问题就多了。
第一是,导线也有电阻,通过大电流会产生热量。假如一个电阻磁体中通入20000A的电流,电阻线欧姆,其功率就是P=I*I*R=20000*20000*0.01=4000000W=4000KW,相当于2000台空调。如果没有及时带走热量,线圈很快被自己产生的热量所融化。
193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弗朗西斯·比特(Francis Bitter)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铁线圈,巧妙地解决了磁场应力和散热这两大问题,成为此后高磁场系统模块设计的事实标准,这种结构称为“佛罗里达-比特盘”。该线圈结构如下图所示:
比特盘结构交替堆叠了导电圆盘(上图白色盘)和绝缘圆盘(上图阴影盘)。导电盘冲压出一条狭缝,绝缘盘是不完整的,缺少了一个扇区,这样做才能够让上下两层的导电盘形成电气连接。适当错位这些盘算的角度,就能让所有导电盘形成一个螺旋结构的线圈。导电盘和绝缘盘上均冲压了冷却孔,并确保组装后对齐,冷却水将从这些小孔形成的通道中流过,带走热量。
经过几十年的改进,目前美国MAGLAB实验室的30T电阻磁铁技术中,使用了如下冲压形状的导电盘:
材料采用了铜银合金。该盘片参数为:内径19毫米,外径74毫米,堆叠高度174毫米,通往电流35KA,消耗功率4.5MW,盘片内沿通过的电流密度为643A/平方毫米,应力承受746MPa、单环应力428MPa。
电阻磁体动辄几兆瓦、几十兆瓦的耗电,让世界各大实验室的投资方心惊肉跳。是否有省电的替代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超导磁体”。超导体因没有电阻,再大的电流也不会产生热量,只要启动时通入电流,此后就可以让电流在超导线圈内部形成环路,电流奔驰不止,磁场源源不断,不需要再花费1分电费。
问题一:超导体的工作时候的温度通常在十分接近绝对零度0K(开氏度),即-273.15(摄氏度),需要将线度的“液氦”中,整套冷却设施极其复杂也极其昂贵。不过,总体上,运行超导磁体的低温设施成本,还是抵得上电阻磁体的能量耗费。
人们也在尝试使用高温超导体,所谓高温,是指77K的液氮温度,77K相当于-196.15度。液氮是很容易从空气中制备,成本比液氦要低得多。
问题二:超导体达到一定的电流密度后,会失去超导性质。所以超导磁体的磁场做不到最大,目前maglab实验室里最高磁场的超导磁体是32T。
问题三:超导的“失超”,就是失去超导效果。超导体转变为电阻体,原来存储在线圈中的超强能量将释放开来,导致出现电压、温度上升、热膨胀差和电磁力,制冷剂压力升高和排出。
所以,为了混合磁体结合了超导线圈和电阻线圈,在巨大的电能耗费及设备的投入中取得一个经济性的平衡,人们设计了两种磁体合在一起的“混合磁体”。
左边是磁体,磁体从中心到外围分成3个,最内层红色的是电阻磁体,其外是2层超导磁体,分别用铌钛线和铌锡线绕制而成。最中间的竖立的管道,是冷却水管道,及电阻磁体的引出端导线。
右边是 低温供应设施。左右两部分用伺服管道相连,连接低温液氦,和超导线圈的引出线 混合磁体结构 maglab
冷却水采用了内、外2个回路,内部回路的冷却水需要泵入磁体,所以必须是去离子后不导电的纯净水,它于6度的低温、3倍于消防水龙头的压力,泵入磁体装置,再于49度的高温流出,送到热交换器,在交换器里把热量交给外回路的4度的冷却水。外回路的水容量相当巨大,相当于6.5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美国人使用了一组大型空调制冷机组(相当于400台家用空调)来保证它们达到4度的低温。
交流电源:56兆瓦的交流电源(12470伏,三相)来自附近的城市变电站到实验室的变电所,再其分配给实验室的各个电气负载。实验室共有10个磁体,但只能同时使用2-3个,确保总功率不超过56兆瓦。按2004年计算,实验室耗电占塔拉哈西市总配电的7%。
变压器:8台28吨重的变压器将输入的交流电压从12470伏降至520伏或640伏。每个变压器有两个电压分接头,在520伏电压下为4441安培\8000KVA,540伏时为4511安培\10000KVA,可输出8至10兆瓦的交流电。
直流电源和整流器:四个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用于磁体线圈。整流器滤除噪音和电流波动,提供安静、稳定的功率。每一个都可以在700伏直流电压下提供14MW(20000安)。每个磁体的功率需求从17 MW到33 MW不等。
换向开关和汇流条:穿过122米(400英尺)的实心铝汇流条,位于磁室上方的天花板上。电流单向流过一条汇流条,反向流过另一条。通过磁体的电流方向可以反转,允许用户改变磁体的极性。
磁体:磁体由三到四个串联线圈组成。当高达兆瓦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时,电流冲击通过由数百个比特盘组成的磁体线圈,磁体迅速升温。为了及时降温散热,低温去离子水(15 Mohm/cm)将直接泵入磁体的铜线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水以每分钟约7500至15000升(2000至4000加仑)的速度流过盘管。
磁力冷却泵:三级离心泵,每回路两台,泵由500马力变速电机驱动,额定压力为550PSIG时为2000 GPM。这些泵是推动水通过系统中长达762米(2500英尺)管道的数十台泵之一。
水处理系统:从磁体冷却系统回路中连续抽出约300 GPM的水流,用60立方英尺的混合树脂去离子后,再返回系统。这是确保流经磁体的冷却水不存在导电离子。
热交换器:第1回路的冷却水将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传递到第2回路——冷冻水回路。第1回路的磁体冷却水在约49摄氏度进入热交换器,在6摄氏度流出,然后再次去冷却磁体。换热器可以带走56兆瓦的热量,这相当于进入整个实验室的所有电力的热量。
制冷机:四台离心式制冷机提供了足够的制冷能力,不但可以冷却冷冻水系统中的水,还可以整个实验室的空调制冷。每台制冷机重16.5吨,使用约3625千克(8000磅)的R-22制冷剂。因此,来自冷冻水系统的热量传递到冷凝水系统,在大约30摄氏度的温度下离开冷却器。6摄氏度的冷水以2000加仑/分的速度被输送至冷冻水系统。
冷冻水储水箱:两座40英尺高的水塔可容纳1630万升的水,水的温度保持在约6摄氏度不变,其目的是使冷水随时可用。温水从水箱顶部进入;冷水从底部分配出去。这些水箱一起提供56000吨小时的冷却功率。如果只使用一个较小的磁铁,这些水箱就足以保持系统冷却,但若使用多个或更大的磁铁,制冷机就会启动。
冷却塔:来自冷却器的水流向一排四个冷却塔。9米(30英尺)高,沿着实验室的一侧延伸44米,这些塔楼总共可以容纳大约750000升的水。在每个塔楼顶部,通过直径为25英尺的风扇的帮助下,通过强制通风蒸发,排出热量。
除了中美,还有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都建有强磁实验室,拥有超导、电阻、混合、脉冲等各类强磁实验装置。
这个是日本东京的破坏性脉冲强磁实验,实验产生了高达1200T的强磁,强大的能量充入磁体,磁体线圈产生强磁后被压缩后达到更高的磁通,然后磁场塌缩,能量释放,将线圈炸得火花四濺,实验室的超厚铁门也被炸飞。这种强磁是短时的、一次性的,据说可用于核聚变的点火。
不过人类制造的几十、上千特斯拉的强磁场,跟宇宙中子星等天体存在的磁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最极端的磁场可能高达10的14次方,也就是T。人类一下子就渺小了。
人体的组成中65%是水,而水分子是磁性的。身体中的数十亿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键合的,如上图所示。一小部分氢原子充当微小的磁体,对磁场相当敏感。磁共振扫描的第一步是在人体的周围产生一个强磁场,并让磁场呈现梯度分布,以隔离不需要检测的部位。通常,身份内的水分子是随机排列的,但当磁场旋转时,水分子将以磁场相同的节奏和频率运动,也有一些不跟着磁场运动的水分子,称为低能水分子。扫描仪利用的就是这些低能水分子。这时,无线电波线圈发送与磁场相同或共振的频率,让低能水分子吸收能量后也跟着磁场共振起来。
然后停止发送无线电波,这些低能水分子通过发送电波的方式释放能量,重新再回到低能状态。扫描仪外部的传感线圈接收这些电波,送到计算机做多元化的分析成像。
目前,MRI扫描仪的磁场强度在0.5-3T之间,7T的已经在大量测试,超过10T的也在研究及测试中。磁场越强,有2个好处,一是获得细节更多,二是速度更快,但设备价格也更高。
样品放入强磁场中心区域,样品中原子核的微观磁矩相互对齐形成净宏观磁化,且与强磁场也对齐;
探测线圈中产生强电流脉冲射频以形成次级振荡磁场,这导致样品中的原子核磁矩旋转到水平面或 xy 平面;
净宏观磁化围绕初级静磁场进动并返回到 z 平面(垂直),探测线圈中由此感应出弱电流(衰减);
这种指数衰减经收集后,通过傅里叶变换 (FT) 及噪声处理,可从中辨别出用于阐明样品微观结构的波峰。
上图是一个活青蛙悬浮在强磁场中。其实各种抗磁性材料包括我们人体,都可以悬浮在强磁场中。磁悬浮的另一个应用是建造磁悬浮轨道交通,上海的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就有一条商业运行的试验线,更经济、更可靠、更先进的磁悬浮技术,也在等待高温超导的强磁场技术的突破。
高磁场还可用于组装和排列功能性、有机或无机、纳米和微结构,并探测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在药物输送、光学、传感器和纳米电子学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这是法国的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反应堆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其中的超导电磁体是 ITER 托卡马克装置的“跳动心脏”——一种产生受控热核聚变能量的磁约束装置。如果将 ITER 视为一个巨大的电力变压器,那么中央电磁阀是“初级”线 万安培电流进入环形托卡马克体,帮助塑造和稳定内部的等离子体。所说,中央螺线管磁体将产生的磁力,可以使一艘航空母舰升空六英尺。
这次我国的45.22T高磁场记录,表明了我国成为了这样的领域的顶级玩家,虽然设备建造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已存在。面对这个破记录的成绩,咱们不可以沾沾自喜,美国在23年前已经实现45T,相信美国人要打破我们的记录也不是什么难事,还有,欧洲、日本在强磁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该加强基础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充分用好强磁设备这类大国重器,取得进一步的成果,为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