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海伏课堂

深圳又有3所高校传利好:投资127亿再添一所985!深大政府管理学院迎首任院长!大湾区第一所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揭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3-12-09 16:09:39   来源:斯诺克直播吧

  首先,总投资127亿元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又有新进展,主楼正在进行工程最后收尾工作,预计本月底就能竣工验收,确保秋季新学期开始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第三,7月10日,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揭牌成立,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报道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主楼正在进行工程最后收尾工作,预计本月底就能竣工验收,确保秋季新学期开始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校区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建筑总投资127亿元。

  除了主楼以外,部分教学楼、礼堂等建筑,在完成最后的清洁、设备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此外,校园湖体、园林绿化等室外工程,也在抓紧施工。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准备交付学校的有综合行政楼、理工科2/3/4组团、大礼堂、21号医科楼等。

  官网介绍显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2015年11月3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成果,2015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建设,是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主体校园之一,坐落于深圳市光明区。

  校区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学科布局,现已设立医学院、航空航天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16个学院。

  2018年6月12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全面动工,2020年已交付约西生活区、西教学楼、理科组团等约36万平方米。截止2021年9月,深圳校区已有各类人才及教工800多人,在校学生10150人,其中本科生6861人,研究生3289人。

  7月11日,著名学者俞可平就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仪式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举行。俞可平表示,他将“脚踏实地”,将学院研究的重心放在重大现实问题上,特别是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上,为把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办成一流学院而竭尽努力。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副校长张学记、汪永成出席仪式,党委组织部部长戴纪锋宣布任职文件。

  俞可平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政治学家,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俞可平曾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或高级研究员。因倡导“治理”“善治”“共治”“社会治理”“全球治理”“城市治理”“增量改革”“政府创新”“动态稳定”“协商民主”等而广受关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编著100多部;创办在政界、学界有广泛社会声誉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和“中国社会创新奖”;主持研制“中国国家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国社会治理评估指标体系”;组建由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参与的“全国治理研究协作网络”;创办国内首个以治理研究为主旨的学刊《中国治理评论》。

  据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于2021年9月,是深大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高峰、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重要举措。该学院为华南地区首家以“政府管理”命名的高校二级学院,将对标世界一流政府管理学院进行建设,立足深圳、扎根湾区、面向世界,紧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重大机遇,依循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径,充分的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将学院发展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全过程。

  该学院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国际与国内衔接、教学与科研并举、育人与树人结合的高水平、国际化一流学院,力争变成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省内拔尖的新时代高水平政府管理学院。

  俞可平在当天的就职讲话中表示,他之所以愿意出任成立不久的深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深圳是创业者和干事者的乐园。他说,比起做官来,他更愿意做事,因此他自己的风格很适合于深圳的环境。回北京大学后,他一直“仰望星空”,专心致志地从事中国政治学基础研究,主持编纂多卷本的《政治通鉴》。到了深圳大学后,从深大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要出发,他将“脚踏实地”,将学院研究的重心放在重大现实问题上,特别是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上。发言最后他笑称,将“在北方仰望星空,而在南方脚踏实地”,为把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办成一流学院而竭尽努力。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明确目标和方向。在深圳重点发展的20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占了重要一席,充分彰显深圳着眼国家战略布局,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雄心。

  《意见》出台一个月后,“2022光电集成深圳论坛”于7月10日在位于坪山区的深圳技术大学举行。多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方向的前沿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一同探讨中国光电集成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论坛上,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揭幕,此举为这所高水平技术大学在光电融合集成方面的科研和人才教育培训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全球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点。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成为科技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

  2021年,深圳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联合兴办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集成电路学院,致力培养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高品质人才。前不久,这所学院易名为“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同时升格为学校的一级学院,并将在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世界纳米激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的领军人之一、白光激光的发明者宁存政教授成为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首任院长。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勇挑重担。阮双琛向广大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发出群策群力的邀请,“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一套培养高等技术领导者、未来技术原创者,和技能卓越践行者的全新模式。”阮双琛说。

  这样的办学愿景在深圳坪山有其实现的充分基础。据了解,在深圳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在坪山区重点布局了坪山金沙—碧湖、高新南和高新北等3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据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介绍,坪山区聚集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初步形成了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坪山区集成电路产业芯片制造业的产值已占全市比重达60%以上,产业集群布局优势禀赋。赵嘉表示,深技大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上与辖区乃至大湾区的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系响应国家集成电路和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需要,致力于打造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领域行业协同与国际合作的创新平台,与本地区相关产业展开深入有效的合作,解决产业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为高水平的技术大学在光电融合集成方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探索新途径。

  对此,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寄予深厚期望,并对学院的成立对于创新人才储备的战略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表示,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是科技从当今向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要解决源头创新问题,除了方向正确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将实现我们从追赶到牵头的可能。”他期待在未来,该学科领域的人才教育培训以及学科研究能够充分的利用多方资源,实现产学研全链条打通。

  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大鹏则指出,深圳的信息产业引领全国,相关产业基础、产业生态环境良好。“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俞大鹏认为,当前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知名院校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成立,将及时弥补深圳在该领域学科的空白。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瑞华表示:“21世纪将是光电集成的世纪。该学院的成立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创举。”据了解,博升光电将热情参加深技大开展实施的“双导师制”,与学校开展各项产学研项目的立项活动。同时该企业也愿将自主创建的国际领先的高速光学测试平台及纳米制造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深圳技术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并积极吸纳在校学生来企业组织实习,进而推荐就业岗位等。

  国内的集成光电技术探讨研究起步较晚,与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西方国家相差甚远,这是当前国内学界、业界需直面的现状。而随微电子器件愈来愈趋近尺寸小型化的物理极限,光电芯片、光与微电子的融合和集成黄金时代将要来临,并将为未来信息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面对这一学科、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于今年6月出任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首任院长的宁存政表示,担任这个新学院的院长,“虽然有挑战,但总体上比较乐观。”

  有业内人士指出,宁存政在纳米激光及纳米线光电材料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发明及开拓性贡献,无可替代。比如,他首次提出用金属-半导体核壳结构作为激光小型化的方案,从根本突破衍射极限,为激光器尺寸的小型化另辟新径;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尺度小于衍射极限的电注入激光器,并首次实现电注入纳米激光器在室温下运转。不仅如此,宁存政在半导体合金纳米线及多色激光方面也有诸多建树。他发明并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白光激光器,该成果一举拿下美国重要科技杂志Popular Science2015年工程类十大发明奖。

  据宁存政介绍,深圳技术大学不按照传统学科分类设置学院,而是面向应用、根据某一工业大类划分学院,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办学理念深深吸引了他。此外,促使宁存政加入深技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学院以促进光电融合集成为目标建一个光电集成工程中心、一个微纳加工平台、成立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开展相关研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这些在宁存政看来意义重大。

  宁存政认为,从地理位置来说,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有天然的地域优势和发展机会。学院与湾区的芯片研发、生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把企业、产业信息带入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实习以及就业机会;从校园建设来说,无论是实验条件,还是生活学习环境,学校的一切都是“年轻”的,是崭新的;从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来说,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未来趋势,培养技术卓越的实践人才、科技前沿的创新人才、未来技术的领导人才,培养方案是独一无二的。

  宁存政在论坛演讲中提到,深技大微纳加工平台的建设,是国内高校少有的完整系统的芯片加工平台,该平台集产教研于一体,包含拓展区、产业化区、教学科研区,计划基建外总投资3亿元,建设洁净室2000㎡,配套间500㎡,设备60余台(套)。得益于这样的平台的搭建,学生在校期间将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结合海外研究工作经历,宁存政表示,大学微纳加工平台的搭建,将对于打造区域创投氛围,打造区域微纳加工生态极有助益,从而进一步从科研、教学和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全方位促进光电融合及相关产业,解决光电融合和集成所面临的材料、物理原理、器件设计、系统模块设计和加工工艺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工程问题。

  宁存政表示,学院建设伊始便瞄准光电集成进行顶层设计,无论是从学院命名、教授招聘、学生培养方案,以及设备购置等方面均彰显了这一远大目标。学院致力于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已与一批有名的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协议,不仅为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一方天地,也为国家、大湾区、深圳市、坪山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微电子、光电子人才,并最终建立起涵盖前沿研发、技术转化、产业服务、人才培养的小规模生态链。

  有此基础及信心,宁存政寄语9月即将进入该学院的首批新生,“学院拥有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学校历年招生质量优秀,只要肯努力,这样一个平台终将成就学子们的伟大梦想和美好前程!”

  7月10日,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022年光电集成深圳论坛顺利举行。各方嘉宾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聚焦集成电路,共谋未来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常瑞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坪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叶青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辉,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谭平恒,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各高校、企业代表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揭牌仪式由学校副主任徐刚主持。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向到场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深圳技术大学兴办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聘请世界纳米激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的领军人之一宁存政教授担任院长,致力于培养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半导体和集成光电高品质人才。作为坪山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深圳技术大学愿意为坪山区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贡献力量,助力坪山建设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

  他表示,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卡脖子”技术,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校也要勇挑重担,这是学校成立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初衷。希望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一套培养高等技术领导者、未来技术原创者和技能卓越践行者的全新模式,努力打造全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亮眼名片,以最优异的成绩服务深圳双区建设。

  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揭牌、2022年光电集成深圳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作为深圳市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坪山区聚集了多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初步建立了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芯片制造业的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60%。

  她表示,希望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的成立,能够加速学校与坪山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解决产业人才短缺问题,加快补齐科研短板,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集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今后,坪山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深圳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图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院长宁存政为祝世宁院士、常瑞华院士、俞大鹏院士、郑泉水院士、谭平恒所长颁发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证书

  学院揭牌仪式后,2022年光电集成深圳论坛随即举行。论坛主题覆盖光电集成信息技术、芯片开发、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科技领域,探讨前沿科技攻关、分享科技成果、开展务实合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推动前沿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等搭建交流平台,注入新思路、解决新难题、指引新方向。

  宁存政从建立芯片生态系统、光电芯片的地位及作用、学院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半导体光电芯片发展状况,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成立的背景、目标及发展规划。他表示,学院面向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以最终促成光电融合集成为目标,以解决当今和未来光电融合面临的材料、物理原理、器件设计和加工工艺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工程问题为使命,将在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方面打造一个集“微纳加工平台”“光电子集成工程中心”“集成电路与光电学院”为一体的电-光融合生态系统,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方面的技术领导者、前沿科技的创新者、未来产业的创业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者。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在晶圆规模制造及测试、高效率光耦合、低功耗、造成本及可以制造大阵列等方面有明显优势。VCSEL应用于3D传感可以从散斑的位移获得深度信息,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传统的DBR-VCSEL技术面临着外延厚的挑战,而多种基于薄膜的HCG集成光学器件具有反射、共振、转弯、控制光学相位、衍射光学等多种优势。

  俞大鹏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算力决定一切。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相关量子科技慢慢的变成了国际强国间竞争的焦点,也成为了美国对咱们进行全面技术封锁、设备禁运和人员来往阻断的高度限制领域,我们国家量子等高科技领域真正进入了“无人区”。报告对国内外科技尤其是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深圳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郑泉水首先介绍了超滑技术的诞生与关键进展、结构超滑技术指标的具体参数及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超级微发电机能够在不同频率的外界激励下高效地将能量转化为尺寸微小、功率密度极高的电能。超滑结构与光电集成能应用在MEMS微镜、超滑镜、激光、光栅及光开关、光驱动等方面。

  黄卫平在线上做了报告。他介绍了电子与光波的发展历史。微电子集成包括技术能力、系统性能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三方面。光电子集成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带宽的扩容、集成的提高和性能的改善,硅基升级、应用扩展、光电融合是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中国信息光电子产业面临“卡脖子”短板和求发展瓶颈的双重挑战,解决的策略是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双轮驱动的独特优势,尽快弥补差距,实现跨越。

  祝世宁从材料领域介绍了铌酸锂薄膜对光子学的影响。他首先阐述了铌酸锂晶体及主要性能、铌酸锂晶体中周期畴的制备及应用、铌酸锂晶体的掺杂工程与应用。薄膜铌酸锂具有低损耗、易调控和非线性的优势,能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芯片)以及光电混合芯片。芯片级薄膜铌酸锂目前应用中存在的挑战是缺陷工程的监测,加工工艺刻蚀、抛光等加工工艺困难。展望10年后铌酸锂将有可能取代硅基作为高性能数据传输芯片的材料。

  谭平恒从“一个工程中心”建设,“两个国重”重组工作全面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作为国家队科研单位的定位、主攻方向和开展的新兴前沿方向的研究情况。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中心面向我国对光电子领域工程化能力的重大需求,开发高性能器件自主化核心技术并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围绕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向易质异构集成、多维光电调控与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了产学研融通与深度合作。

  (内容来源:深圳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 建丽 宋惠雪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