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出喜讯,我省两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它们分别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项目、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项目。
近5年来,我省科学技术创新迎来一个沉甸甸的收获季节,共获国家科技奖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5项,获奖总数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增长36.7%。在获奖项目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技术发明奖3项,同比增长200%;科技进步奖38项,同比增长31%;我省主持完成10项,同比增长43%;合作完成31项,同比增长35%。
科研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对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的努力。目前,我省综合科学技术进步水平指数直接突破50%的瓶颈线,首次迈进全国“第二梯队”。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有个江西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是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打破了国外的碳纤维垄断,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
据了解,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在航空航天、碳芯电缆、建筑加固、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体育用品、风电叶片、汽车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针对碳纤维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境况,2005年,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主动参与到国产碳纤维的研发,提出“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承担国家责任。经过数年的研发,2015年7月,“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通过了国家技术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整个碳纤维的生产,从前到后,中间控制的有三千多个工艺点,哪个工艺点的参数发生了变动,碳纤维质量就很难保证。“业内人士介绍。
为此,中复神鹰攻克了碳纤维生产原液制备技术,设备生产技术,PAN纤维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集成技术并构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生产体系,建成了首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成套装备。
据悉,张国良于1956年9月出生于江西九江,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是项目第一完成人。
业内人士介绍,该奖项的获得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宣布,我们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干喷湿法纺出了“中国碳纤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表示,中复神鹰建成的基于干喷湿纺工艺的碳纤维生产线,其研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吉安市青原区籍院士邓建军负责研制的“聚龙一号装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去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67名院士名单,邓建军名列其中。邓建军院士是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邓家坪村人,长期从事脉冲功率技术,高功率加速器研制等国防研究,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他负责研制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于2013年10月通过国家级鉴定的。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不仅对我国核武器研究有标志性意义,更是使我国变成全球上极少数独立掌握数十万亿瓦级超高功率脉冲加速器设计建造技术的国家。
据了解,邓建军院士的母亲和兄弟目前都居住在邓家坪村,其母亲肖元英今年已经92岁。因为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负责多个国防重大加速器项目等研制工作,每年只能抽时间回家一两次,每次住的时间也就是一两天,但他对家乡的发展建设十分关心,在电话里也表达了对吉安的祝福,祝愿家乡发展得慢慢的变好。